2009年1月18日 星期日

[ 哲學 ] 七情六慾

李天命教授( 一位剛退休的哲學教授) 著作中的一段對話 , 讓我想起了一位友人的事 ...
  
學生:有些人一生一世都在追求愛情,你呢?

李:我不會勉強追求,我會順乎「緣份」。從邏輯上說,我們可能跟任何人發生感情,但實際上我們遇到的人不會很多,彼此投合的人更少。

在情感問題上,當然不宜輕率而自討苦吃,但相反的極端則是 : 由於永遠都有遇到更佳對象的「邏輯可能性」,有的人因而永遠猶豫不決,以致錯失良機,那是忽略了「情緣」這項因素。

我們與有緣者產生感情而對其他條件更佳者沒有感情,這是常有的事。上帝沒有規定我們一定要愛上條件最高的對象。

如果凡是遇到條件更佳的「可求對象」就會發生「情感轉移」,那麼內心就永遠不能安頓下來。

若要安頓的話,必須抱定這個觀念:「你的條件每項都勝過我所愛的人,除卻最關鍵的一項,
那就是:我所愛的人同我有情緣,你卻欠缺同我的這份緣份。

1 則留言:

匿名 提到...

有一天,柏拉圖問老師蘇格拉底什麼是愛情?老師就讓他先到到麥田裡去,摘一棵全麥田裡最大最金黃的麥穗來,期間只能摘一次,並且只可向前走,不能回頭。柏拉圖於是按照老師說的去做了。結果他兩手空空的走出了田地。老師問他為什麼摘不到?
  他說:因為只能摘一次,又不能走回頭路,期間即使見到最大最金黃的,因為不知前面是否有更好的,所以沒有摘;走到前面時,又發決總不及之前見到的好,原來最大最金黃的麥穗早已錯過了;於是我什麼也沒摘。
  老師說:這就是「愛情」。

  之後又有一天,柏拉圖問他的老師什麼是婚姻,他的老師就叫他先到樹林裡,砍下一棵全樹林最大最茂盛、最適合放在家作聖誕樹的樹。其間同樣只能砍一次,以及同樣只可以向前走,不能回頭。柏拉圖於是照著老師的說話做。今次,他帶了一棵普普通通,不是很茂盛,亦不算太差的樹回來。老師問他,怎麼帶這棵普普通通的樹回來,
他說:「有了上一次經驗,當我走到大半路程還兩手空空時,看到這棵樹也不太差,便砍下來,免得錯過了後,最後又什麼也帶不出來。」
  老師說:「這就是婚姻!」

  人生就正如穿越麥田和樹林,只走一次,不能回頭。